中國靠什么引領5G時代,?(一)
發(fā)布時間:2015-03-23在201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,,ITU秘書長趙厚鱗公開表示,,希望中國能繼續(xù)倡導新的技術,,在5G上做出貢獻,。這種帶有民族意味的批示,,同國內電信業(yè)探索5G的熱情迅速地結合在一起,,大量的電信技術被披露,,眾多的項目浮出水面,,評論界也一片看好,,好像中國馬上就要引領5G時代一樣。
誠然,,這里的熱情有些夸張的成分,,但也并非天方夜譚。ITU的秘書長能在公眾場合支持中國,,除了他的國籍之外,,更源于中國電信業(yè)的大環(huán)境。眾所周知,,中國電信在2G/3G時代均處于跟隨狀態(tài),,從通信標準,,到基層技術,再到終端設備,,我們幾乎全面落后于歐美,,GSM不用贅述,全世界的通信市場都籠罩在這張大網之下,;3G時代,,標準雖然有些許突破,TD-SCDMA勉強稱之為由中國主導的國際標準,,但依舊是孤島技術,;終端方面,中國制造商的最高成就也僅僅是08年前后的山寨王朝,,以及12年前后出貨量的前5名,。
但自4G時代開始,中國電信業(yè)動作頻頻,,設備商華為,、中興已經具有世界范圍內的知名度,特別是華為足以抗衡思科,、愛立信等國際巨頭,;終端方面,中國手機制造商于2014年全面崛起,,比如小米,、中興等手機,雖然比之蘋果,、三星略顯底氣不足,,但在出貨量以及4G終端研發(fā)方面,他們并不落后,。
基于這些背景,,加之5G尚未成型,中國依舊有希望追趕,,雖不可能獨領風騷,,但也不會全面落后,更何況,,中國電信業(yè)還有市場優(yōu)勢和行政靠山,。
本土市場,5G時代的中國脊梁
根據ITU的粗獷定義,,4G時代的核心屬性是高速網絡,,事實上,現存4G技術已經能取得10倍于3G時代的速度了,,而5G時代的核心則應該是無處不在的網絡,,也就是說在5G時代,,消費者就再也不用去肯德基蹭WIFI了。而且,,從這些定義來看,,5G時代的重心有很大一部分決定于市場因素,因為中國的“無處不在”和梵蒂岡的“無處不在”有著天壤之別,,更何況,,中國人之于手機網絡的依賴已經遠遠超出了世界的想象。
談到市場優(yōu)勢總會讓人嗤之以鼻,,何況在眾多的領域,,中國人并沒有充分利用市場優(yōu)勢,反倒是讓一些外來的公司賺得盆滿缽滿,,比如蘋果,、比如耐克等等,但電信的特殊性決定了中國會謹慎對待市場優(yōu)勢,,而且中國電信業(yè)向來不會對國外資本開放,,這雖然不利于充分競爭,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自主發(fā)展,,這種保護措施在4G時代發(fā)揮地淋漓盡致,。比如前幾年TDD的份額只有FDD份額的25%左右,但通過兩年的努力,,中國移動4GTDD用戶已經達到1億,,建設基站70多萬個,現如今在市場份額上與FDD已不分伯仲,。更大的市場份額,,意味著更多的收入,意味著有更多的資本用于技術研發(fā)以及更大的推廣優(yōu)勢,。
毫無疑問,,本土市場將會成為中國在5G時代的巨大優(yōu)勢,但能否把優(yōu)勢轉化成勝勢則要看相關的配套產業(yè),、相關通信技術,、相關企業(yè)人才培養(yǎng)的協同發(fā)展,否則,,再大的市場也只能是其他人的珍饈美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