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開網絡詐騙迷霧
發(fā)布時間:2015-03-20互聯網在給人們帶來很多生活便利的同時,,其開放性也讓一些詐騙者如魚得水,。而網絡詐騙的迷惑性和隱蔽性更強,令網民難以識別,。近日發(fā)布的《2014年度中國網絡詐騙研究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顯示,,去年,360接到網絡詐騙類報案23051例,,報案總金額為4771萬余元,,人均損失2070元,。與2013年相比,,網絡詐騙的報案數量增長了3.56%,人均財產損失增加了42.9%,。
事實上,,報案者很可能僅占被騙者總數的冰山一角。透過大數據揭開網絡詐騙的迷霧,,可以讓網民們添一份警醒,。
虛假兼職、退款欺詐等成重災區(qū)
《報告》顯示,,虛假兼職,、虛假購物和退款欺詐是2014年網絡詐騙的“重災區(qū)”,報案數量分別為10560起,、3255起和2863起,。
虛假兼職已經連續(xù)兩年成為報案用戶最多和報案金額最大的網絡詐騙。去年,,360接到虛假兼職報案數量占所有報案總量的45.8%,,報案金額占報案總金額的36.7%。因輕信了網絡上各式各樣的虛假兼職導致的財產損失,,高達人均1659元,。
虛假購物往往和退款欺詐伴隨發(fā)生,都屬于專門針對“網購族”的網絡詐騙方式,。尤其是退款欺詐,,其導致的財產損失高達人均3749元。其主要形式是:騙子冒充賣家,,通過電話,、聊天工具等方式(以電話為主)與剛剛完成網購的用戶進行聯系,謊稱其剛剛購買的商品出現交易異常,,并在“指導”用戶進行交易異常處理時,,誘騙用戶進入釣魚網站并進行支付操作,最終騙取用戶錢財,。事實上,,主流的電商網站都沒有這種所謂的交易異常解決流程。
個人信息泄露是罪魁禍首
360互聯網安全中心基于長期對釣魚網站、欺詐網站,、病毒木馬,、偽基站、垃圾短信和騷擾電話等各種網絡詐騙和騷擾的攔截數據分析發(fā)現:網絡詐騙高發(fā)的罪魁禍首是互聯網上的個人信息泄露,。
研究發(fā)現,,個人信息泄露主要有三條路徑:一是人為因素,即掌握了信息的員工主動倒賣信息,;二是電腦感染了病毒木馬等惡意軟件,,造成個人信息泄露;三是攻擊者利用網站漏洞,,入侵了保存信息的數據庫,。從2014年網站安全的攻防實踐來看,網站攻擊與漏洞利用正在向批量化,、規(guī)?;较虬l(fā)展。
自從2011年CSDN泄密事件發(fā)生以后,,網站遭遇拖庫(指網站遭到入侵后,,黑客竊取其數據庫)和撞庫(指黑客通過收集各網站已泄露的用戶名及密碼信息,生成龐大的密碼庫,,然后到其他網站嘗試用自動化工具批量登錄,,得到一批可以使用相同賬號及密碼的數據)的事件就不斷發(fā)生。到了2014年,,撞庫攻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,,多家國內知名網站都遭到了撞庫攻擊,導致大量用戶個人信息泄露,。2011年至今,,約有總計11.21億用戶信息數據因網站遭遇拖庫和撞庫等原因被泄露。
《報告》顯示,,釣魚網站,、詐騙電話、詐騙短信是網絡詐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,。超過80%的詐騙信息是通過QQ和淘寶傳播的,,社交工具、電商網站,、分類信息網站和搜索是網絡詐騙信息傳播的四大主要途徑,。